找到相关内容547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当代佛寺文化资源的定位与开发——以华林寺为例

    砖座上。这些罗汉金身灿然,无论形象姿态还是神情性格,无一雷同,或静坐禅观,或游戏谈论,或袒腹微笑,形态各异,栩栩如生,诚可谓巧夺天工。据说当中一名罗汉还是在元朝廷做官十多年、几乎游遍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4693817.html
  • 禅学浅说

    事定制之一处无不竟,或理定唯当直下观心性,或事观明诸法相生筹算,或理观顿了无一无那畔。”定慧若有偏修,则不能相辅相成,妨碍菩提之道的增进,若定慧等学,则“即向凡途登觉岸,便于业海泛慈舟”,在菩提道上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294077.html
  • 禅七与禅宗

    有可能到达彼岸,悟不是一种目的,也不是终结,它仅仅是一个开始。我们在禅宗中不管是拈花一笑也好,或者是达摩面壁,或是二祖慧可安心,再往以后,临济棒喝之种种方法,种种的传付心印,到宋代以后念佛居多,无一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294078.html
  • 一花一世界:天下赵州生活禅

    谂在普愿禅师座下参学日久,有一天,他问普愿禅师:“如何是道?”   普愿:“平常心是道。”   平常日用事就是大道的所在,举凡嬉笑怒骂,举眉瞬目,无一不是真心妙用,只是人迷于外相,不能自知。  ...

    马明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794088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对永明延寿思想的继承与发扬

    消融五家之间的门户之见,而且以平等心对待南宗与北宗的禅法,消融南北二宗之间的门户之见,他曾如是言:   黄梅五祖虽极许六祖之“本来无一物”偈,仍盛称秀祖之“时时勤拂拭”偈者,六祖之偈虽佳,此种人旷劫难...

    黄公元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194093.html
  • 虚云和尚在一九一二——《虚云和尚年谱长编》编辑尝试

    而毁寺,且指名将捕公(或短公于李公故也)。祸且不测,诸寺僧皆逃窜。公寺中僧徒百余人,皆惶惧失色,谓公宜速避。公曰:‘诸君欲去则去耳!云如当死,避之何益?当以身殉佛耳!’百余人遂无一去者。   李公既...

    叶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294096.html
  • 试析虚云和尚禅净合一的修行观

    即是觉。此一觉性,生佛平等,无有差别。空寂了无一物,不受一法,无可修证;灵明而具足万德,妙用恒沙,不假修证。只因众生迷沦生死,经历长劫,贪嗔痴爱,妄想执着,染污已深,不得已而说修说证。所谓修者,古人谓...

    李万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194128.html
  • 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口述记

    百年左右,五师传承,法水一味,渐渐地,随着各人的见解不同,出现了各个部派……问得好,佛陀在菩提树下,所悟得的这无一无二的宇宙人生之真理,为什么传承下来会走样变形呢?正如“人生就象一条河,流着流着就成浑汤...

    刚晓法师

    |法相|唯识|般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2/09082994600.html
  • 度众生要先度自己

    外面一些不善,是你自己能想、能现、能变的不善。确确实实是在自己,不是在境界上。所以蕅益大师,你看《灵峰宗论》里面讲得多好,境缘无好丑,好丑在自己的心,自己的心善,见尽虚空遍法界无一不善。所以都是善人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511294691.html
  • 莲池大师的净土判教思想

    无一知者。五与越中禅期,终不识邻单姓字。隆庆五年(1571)从外地参访回到杭州,乞食梵村,见云栖山水幽寂,遂在此结茅安居。山中时有虎患,村民深受其苦,大师慈悲为作施食佛事,不久虎患使绝。时岁又逢亢旱,...净土宗的三期判教”一部分里都讲过。这里的“教判”虽然为“原理”,但无论是“大判”中的“行、教、证”,还是“细判”中的“要、弘二门”,则无一不是从“事”上讲的。故只是“事之理”,并非“理之理”。而接下来...

    德澄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095063.html